博鳌文创论坛告诉你,IP是三产融合最好的黏合剂
摘要:北京时间20191119关于【博鳌文创论坛告诉你,IP是三产融合最好的黏合剂】的具体情况和说明,让www.fjqcwx.cn新闻频道的以图文形式为您慢慢道来。
在这个充满不确定性、复杂性、模糊性的时代,行业边界的模糊,产业生态的重塑,跨界成为了必然趋势。
11月9日—11月11日三天,博鳌亚洲论坛国际会议中心举办了首届大文创类年度盛会,500余位重量级嘉宾,200余个垂直领域头部品牌,30余个大文化创意行业,20余个垂直行业分论坛,共同启动行业共振,探讨文旅文创乡创文创融合的可能。
此次,农创部落主要聚焦到其中的两个论坛,第一是Blur模糊生态,赋能新文旅产业论坛,第二是文旅产业——平台赋能论坛。
在模糊生态,赋能新文旅产业论坛中,中国乡村文创产业中心创始人魏兰君分享了案例:
中国乡村文创产业中心创始人、中国IP商学院乡村IP首席合伙人、北京众媒时代创始人
魏兰君:
以乡村振兴与文化自信为主题,通过IP阐释城乡商业模式,运用多产业融合发展,文化创意助力乡村发展升级,实现共振新格局。
我在这次博鳌文创论坛分享的IP案例最核心的三个词:重构、激活、连接。
从工业时代到互联网时代,世界的逻辑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工业时代,我们关注的是有形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占有大于一切。互联网时代,共享、共创、共生才是大趋势。一切有形的、固化的东西或壁垒都被流动的、无形的力量所摧毁。所以互联网时代我们需要重构: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艺术等方面的关系。我们需要“回过头来,再重新出发”重新认识世界,重新建构我们的世界。艺术无疑是一种非常好的载体。
重构了的世界,必定会让我们重新看待过去和现在以及未来。那过去遗留下来的文化、建筑、生活等所有东西的价值,就会被重新激活,会被赋予新的价值。就像中国的这些衰落的乡村、建筑、产业被艺术重新赋予新的生命和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所有关系重构后,我们的社区(社群)也随之被重构、重新连接。博鳌论坛的文创艺术产业探讨之旅为中国的未来农文旅产业打造了一个平台,连接了世界众多的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家和企业、政府、机构、个人。参与到博鳌文旅创新和区域振兴发展的艺术漩涡里,形成了共创、共享、共生的价值生态。创造了一个有生命、不断生长的艺术振兴乡村之路。
结合时代背景和社会需求,依据这三个核心词汇,魏兰君在全国打造了三个经典案例:
中国第一个乡镇文化IP,河南修武县七贤镇的IP小七,重塑当地乡村文化形象,把当地文化融入产业,为传统行业带去新鲜血液同时最大化的带动当地民众自主发展的热情。2018年一年,全镇文旅项目从零到7个已落地的项目,总投资1.8亿元,带动旅游经济增收5000万元,就业增加500余人,税收增加300万元。截至2019年8月,落地项目增至15个,总投资逾5亿元。这一IP模式让当地“无中生有”的文旅康养产业撬动了乡镇经济由粗放型转向生态文化型,且支撑起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当地党委书记预估:到2020年,小七将为七贤镇带来逾50亿元的收益;
中国第一个景区IP,全国5A景区云台山风景区IP云逗逗,助力云台山景区完成全国首个自然景区的二次消费升级。一年之间,云台山景区通过景区IP的打造,通过云逗逗对景区品牌的宣传实现导流50万人次,旅游IP礼品收入逾100万元,云逗逗IP空间收入逾800万元,云逗逗主题夜游剧场等场景型消费逾300万元......这还不是景区IP能量的全部,IP云逗逗的能量还在持续发酵和生长;
中国第一个农业产业IP,中国第一个以鸡为主题的田园综合体IP米粒儿,助推当地农业集群化、产业化,发展农业旅游、自然教育,真正实现农、文、旅、教融合,帮助当地农户就近就业,精准扶贫,为贵州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这三个案例从乡镇文化的产业化、景区的二次消费升级、农业产业的多产业融合发展等三个大方向上的实践表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IP+农教文旅多产业融合模式或将成为中国乡村振兴和文化自信的重要创新模式之一,具有极强的适配性和鲜活的生命力。
在文旅产业——平台赋能论坛中,日本六次产业化理念的推广践行者贾春雷分享了他的经历:
三一株式会社代表取缔役、食品网络协同组合常务理事兼事务局长、日本mokumoku农场中国推广人、日本六次产业化理念的推广践行者
贾春雷:
以日本mokumoku与当地农业零售业发展等为案例,对“先有实践、后有理念”的六次产业化进行了相关概念阐述与案例分析。
第六次产业化:通过鼓励农户搞多种经营,即不仅种植农作物(第一产业),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第二产业)与销售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第三产业),以获得更多的增值价值。
因为按行业分类,农林水产业属于第一产业,加工制造业则是第二产业,销售、服务等为第三产业。“1+2+3”等于6,“1×2×3”也等于6。这就是“第六产业”的内涵。
日本MOKUMOKU农场以亲子教育为出发点,以家庭为主要需求群体,由农户养猪的经营联合体发展而成,是以“自然、农业、猪”为主题的产业农场。依靠有机产品+工坊式生产+观光旅游体验+智慧性运营模式,打造了一个年产值54亿日元的火爆农场。
mokumoku农场有四大核心区域,集观光游览、亲子科普教育、产品展览、餐饮美食、休闲体验、商品购买、度假住宿等服务功能于一体。场景到细节,产品到体验以及餐饮美食,风格上都相互统一。农场秉承保护环境、爱护地球的理论,在园区的很多细节设计上都有体现。让旅游产品与农业各个环节无缝融合,形成强大的生态农旅产业链。
由原先的第一第二传统的主导产业深挖,将其产业的各个环节嫁接到旅游活动中,衍生部分旅游产品,成为体验的重点。日本的MOKUMOKU农场就是有意识的不断打造和实现了第六产业化。
今天农创部落之所以把这二者的案例单独分析,主要源自于IP和三产融合其实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IP就是最好的实现三产融合的黏合剂,就像是裁缝用线把布料制作成衣服一样,IP的强大生命力、适配能力以及联接能力,更够更快的推动各产业的有机融合。所以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两个方向的案例中,找到自己在未来文创产业发展困境的钥匙。